Homeblog

blog

英文不好怎麼辦?用臉書學英文,教你輕鬆提升英文實力!

欸,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是怎麼透過 Facebook 這個大家每天都在滑的平台,來偷偷進步我的英文能力的。一開始,我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,沒想到效果還真不錯! 第一步:勇敢踏出舒適圈 我先調整我的 Facebook 語言設定。 沒錯,就是把介面從中文改成英文!這一步很重要,因為這樣可以強迫自己每天都在接觸英文,不知不覺中就會學到很多新的單字和用法。 第二步:追蹤英文內容 接著,我開始追蹤一些我感興趣的英文粉絲專頁和公眾人物。 像是國家地理頻道、BBC News、還有一些我喜歡的英文YouTuber。這樣一來,我的動態牆上就會常常出現英文的貼文和影片,讓我可以在滑手機的同時,也順便學英文。 第三步:加入英文社團 再來,我加入一些跟學英文相關的 Facebook 社團。 裡面有很多熱心的網友會分享學習資源、討論英文問題,甚至還會舉辦一些線上的英文練習活動。我在裡面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,大家一起學習,更有動力! 第四步:積極參與互動 看到有趣的英文貼文,我會試著用英文留言。 遇到不懂的單字或文法,我會直接在社團裡發問。 有時候,我還會主動分享一些我的英文學習心得。 透過這些互動,我不僅練習英文寫作和表達能力,還從其他網友身上學到很多東西。 第五步:持之以恆 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要持之以恆! 每天花一點時間在 Facebook 上學英文,積少成多,效果真的會很驚人。我自己的英文聽、說、讀、寫能力,都在這段時間內有明顯的進步。 總之,用 Facebook 學英文,真的是一個很方便又有效的方法。只要你願意嘗試,並且堅持下去,一定也能跟我一樣,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你的英文能力!

「滑手機」英文點講?睇完呢篇文你就知!(唔係 “sliding phone”)

欸,大家有沒有常常覺得,明明中文講得很溜,但一碰到要把這些日常用語翻成英文,就整個卡住?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最近研究「滑手機」這個詞的英文說法時,發生的一些趣事。 一開始,我直覺地想,滑手機嘛不就是 "sliding phone" 嗎?結果上網一查,完全不是這麼回事!原來 "slider phone" 指的是那種老式的「滑蓋手機」,就是螢幕可以滑來滑去,露出底下鍵盤的那種。這跟我想要表達的「滑手機」這個動作,根本是天差地遠! 後來我又想,那不然用 "play the phone" 好?畢竟我們平常都說「玩手機」嘛結果又被我朋友笑一頓。他說,"play" 這個字通常是用在玩遊戲、玩玩具之類的,我們「玩手機」其實也不是真的在「玩」手機這個東西本身,而是在用它來做其他事情。 繼續挖掘,我發現新大陸! 後來,我查一些資料,看到有人說 "touch screen mobile phone" 是「觸控式螢幕手機」。這倒是挺接近的,但還是沒有把「滑」這個動作表達出來。 最後,我終於找到比較貼切的說法:scroll through my phone! scroll 這個字,本身就有「滾動、捲動」的意思,像我們在滑手機頁面時,不就是上下捲動螢幕嗎? through 則有「瀏覽、穿過」的意思,表示我們在手機上快速瀏覽各種內容。 下次想跟外國朋友說你在滑手機,就可以說 "I'm scrolling through my phone." 是不是感覺道地多? 這次的小研究讓我體會到,語言真的是活的,不能只是死板板地照字面翻譯。很多時候,我們得去解它背後的文化和習慣用法,才能找到最精準的表達方式。也希望大家喜歡我今天的分享,下次遇到類似的「卡關」,不妨也像我這樣,多方嘗試,一定能找到答案的!

Among跟Between的差别在哪?(搭配情境例句更好懂)

話說某天,我喺度寫英文email,突然諗到一個問題:「咦,『在...之間』究竟要用between定係among?」 為咗搞清楚,我即刻上網搵資料。一開始,睇到嘅資料都係話between用喺兩者之間,among用喺三者或以上之間。但係,我總係覺得唔係咁簡單。 於是我繼續搵,發現原來between唔單止可以用喺兩者之間! 有啲資料話,between可以用喺多個獨立個體之間,即使數量多過兩個都得。例如: The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four countries were successful. (四個國家之間嘅談判好成功。) 睇到度,我開始有啲頭緒喇! 為咗驗證我嘅諗法,我又搵咗啲among嘅用法。 原來,among通常用喺一個群體、或者一堆嘢入面,表示「喺...之中」嘅意思。例如: She was happy to be among friends. (佢好開心可以喺朋友之中。) 經過一番研究,我終於搞清楚between同among嘅分別喇! 簡單嚟講: Between: 強調個體之間嘅關係,就算多過兩個都得,只要係獨立嘅個體。 Among: 強調喺一個群體入面,或者喺一堆嘢之中。 希望我嘅分享可以幫到大家!下次寫英文嘅時候,就唔使再煩惱用between定係among喇!

中秋節英文知多少?月餅、烤肉、柚子英文介紹!

欸,大家最近中秋節快到,有沒有開始感受到那種團圓的氣氛?每年到這個時候,除吃月餅、賞月,跟家人朋友一起烤肉也是一定要的!不過,你有沒有想過,這些中秋節的習俗,用英文要怎麼跟外國朋友介紹?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為搞懂這些英文說法,做哪些功課! 上網查資料,中秋節英文怎麼說? 一開始,我當然是先上網查資料!畢竟要跟人家介紹,自己總要先搞清楚嘛我發現,「中秋節」的英文說法還真不少,像是: Mid-Autumn Festival Moon Festival Mooncake Festival Zhongqiu Festival (這個是直接音譯) 這幾個說法都可以用,看你想要怎麼跟外國朋友介紹囉! 柚子、烤肉…這些英文怎麼說? 查完中秋節,當然還要查一下其他相關的單字!像是中秋節必吃的「柚子」,英文叫做 pomelo。我還特別去查一下,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柚子,原來是因為柚子又大又圓,象徵「團圓」,而且柚子的諧音是「遊子」,也代表希望在外打拼的遊子們可以回家團圓。是不是很有意思? 再來就是中秋節的重頭戲「烤肉」!烤肉的英文很簡單,就是 barbecue,或是簡稱 BBQ。不過,如果要跟外國朋友解釋,為什麼台灣人中秋節喜歡烤肉,可能就要多花點力氣。畢竟,這好像是台灣特有的習俗? 整理筆記,把單字通通背起來! 查完資料,當然要把這些單字通通背起來!不然跟外國朋友介紹的時候,講到一半卡住,那不是很糗?我還特別把這些單字整理成一份筆記,這樣以後要複習也比較方便。 實際演練,跟朋友分享! 最後,當然要實際演練一下!我找幾個對中秋節文化有興趣的外國朋友,跟他們分享我學到的這些英文說法。沒想到,他們還真的聽得津津有味!看來,我的努力沒有白費! 以上就是我這次為搞懂中秋節英文說法,所做的功課和分享。希望對大家有幫助!如果你也有其他關於中秋節的英文說法,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喔!

Will和Be going to怎么用?一次搞懂用法差异!

今天心血來潮,想搞清楚「Will」和「Be going to」的用法差異,畢竟每次寫英文都卡在這,實在很煩。我決定來一次徹底的研究,以後就不用再糾結! 第一步:上網查資料 我打開電腦,在搜尋引擎上輸入「will be going to 差異」,馬上跳出一堆資料。我隨便點幾個進去看,發現大家講的都差不多,但又好像不太一樣,看得我頭昏眼花。 第二步:整理資料,找出重點 我把找到的資料複製貼上到一個文件裡,開始慢慢整理。我發現,重點大概有幾個: 做決定的時機: 「Be going to」通常是事前就想好的計畫,「Will」則比較像是臨時起意。 對未來的預測: 兩者都可以預測未來,但「Be going to」語氣比較肯定,好像事情已經快發生。 承諾、幫忙: 這種情況下,通常會用「Will」。 未來的事實: 描述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,通常用「Will」。 第三步:實際練習,加深印象 光看這些解釋還是有點模糊,所以我決定自己造幾個句子來練習。我試著用不同的情境,分別用「Will」和「Be going to」造句,然後再對照網路上的例句,看看自己有沒有用對。 像是: 我明天要去圖書館看書。(事先計畫好) → I am going to go to the library tomorrow. 沒帶傘,等下一定會淋濕。(臨時決定,且快發生) → I will get wet. 別擔心,我幫你。(承諾幫忙) → Don't worry, I will help you. 這樣練習下來,感覺自己對這兩個用法更熟悉。 第四步:記錄下來,方便複習 為怕自己忘記,我把今天的學習過程和重點都記錄在我的筆記本裡。這樣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,就可以直接翻筆記,不用再重新查資料。而且寫下來的過程也幫助我再次複習一遍,印象更深刻! 今天搞懂「Will」和「Be going to」的用法,感覺很有成就感!以後寫英文又少一個障礙,真是太棒!

預約免费試聽

讓您的孩子親身體驗趣味英語學習,專業導師一對一指導,全面提升聽、說、讀、寫能力!名額有限,馬上預約,助孩子輕鬆奠定英語基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