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最近在跟外國客戶溝通,信件往來之間,發現他們好愛用縮寫喔!一開始還真有點看不懂,像那個 “TBD”、”RSVP” 到底是什麼碗糕?身為一個積極的職場小菜鳥,我決定來好好搞懂這些縮寫的意思,免得以後鬧笑話,也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筆記!
我的學習之路
一開始,我先是上網 Google 一番,發現好多網站都在講這些縮寫,但都講得有點零散,我只好東拼西湊,慢慢整理出一些頭緒。
我先從最常見的下手:
- FYI – 原來是 “For Your Information” 的意思,就是「給你參考一下」!通常用在信件開頭,告訴對方這封信主要是提供資訊,不用特別回覆。
- ASAP – “As Soon As Possible”,就是「越快越好」的意思。老闆很愛用這個,看到這個就知道事情很急,要趕快處理!
再來,挑戰一些比較不熟悉的:
- TBD – 這個我真的猜好久!原來是 “To Be Determined”,意思是「待定」。像開會時間 TBD,就是說時間還沒確定,之後再通知。
- RSVP – 這個更妙,居然是法文!”Répondez s’il vous plaît”,意思是「請回覆」。通常用在邀請函上,希望收到的人能回覆是否參加。
- ATM – 這可不是提款機喔!在信件裡,它是 “At The Moment” 的縮寫,就是「現在、目前」的意思。
還有一些其他的,我也順便記下來:
- OT – “Overtime”,加班!身為社畜,這個字必須認識…
- P.S. – “Postscript”,就是「補充說明」的意思。有時候信件寫完,突然想到什麼要補充,就會用這個。
- CC – “Carbon Copy”,意思是「副本抄送」。寄信的時候,除主要收件人,還可以把信件副本寄給其他人,讓他們知道這件事。
- ETA – “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”,就是「預計到達時間」。
- IOU – “I owe you” 借據。
經過這一番努力,我現在看到這些縮寫,再也不會一頭霧水!而且自己寫信的時候,也可以試著用用看,感覺好像專業度瞬間提升不少!
不過,我也提醒自己,縮寫雖然方便,但還是要注意場合和對象。如果對方是比較不熟悉的人,或是比較正式的信件,還是盡量寫完整,以免造成誤會喔!
這次的學習經驗,讓我體會到,職場上真的有好多小細節要注意。除專業知識,這些溝通上的小技巧,也是很重要的。希望我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,一起在職場上越來越進步!